Zyl racontée par...
別人眼中的施老師
 
 
 
懷念Zyl —我永遠的法文老師 (李玉玲)
 

Zyl 走了。

眼前出現的卻是一幅幅越來越鮮明的影像: 台大文學院第一堂法文課的教室裡,走進來一位理著平頭、穿著黑衣的瘦小法國女子,灑脫地從長褲的後口袋中,拿出菸草,一派輕鬆地捲出一根紙菸,輕擦火柴點燃香菸,吐出一縷清煙後,笑眯眯地對著一臉驚奇的學生們說:“Ça va?Je m’appelle Françoise Zylberberg!”

在還是戒嚴時期學風保守的台大校園裡,Zyl的形象與開放的教學風格,帶給尚未盡脫青澀的我們,是從語言、文化、到心靈的全面性震撼。

台大外文系畢業後,去了日本留學。雖然法文一直沒有學好,但對法文的單純熱情,就像對生命中另外兩項喜愛的事 — 開車與游泳 — 的態度一般,儘管技術與程度都離專業很遠,但遇上可以使用時,總會豪氣干雲,義無反顧地說出:沒問題,讓我來吧!

正因為如此,第一次的藝不高膽很大的國外駕駛紀錄,就是與 Zyl 和 Sophie 同行的南法之旅。Zyl沒有駕照,又租不到 Sophie 慣用的車型,她們兩人竟毫不猶豫瀟灑地把身家性命,交給我這個連法文號誌都看不懂的白目駕駛。但一路上在Zyl神閒氣定的口頭嚮導之下,由尼斯的行人專用道顛簸啓程,沿著蔚藍海岸,一直開到摩納哥的路上,不但平安順利,沿途更即興地停靠了許多我並不熟悉但卻非常藝術的桃花源:尼斯的畢卡索美術館,塞尚所喜愛的山城Saint-Paul de Vence,隱身於 Saint-Paul附近松林間的麥格基金會現代美術館(Fondation Maeght),位於Vence 山間馬諦斯設計的精巧教堂 (the Chapelle du Rosaire de Vence),以及馬諦斯位於Mont Boron山腳下的藍色山莊,…她們倆對我的信任讓我完全感受不到在異國駕車的緊張,居然可以奢侈地一面開車,一面欣賞令人目不暇給的地中海美景與藝術盛典。

這趟旅程真正的終點,是一個驚歎號的停格畫面:在黃昏暮色裡,Zyl 和 Sophie 像極一對來自東方的皇后,笑逐顏開地從摩納哥皇宮般的賭城裡走出來。當晚,我們三人以一頓大餐慶祝Sophie的手氣。記憶中,我像是那個無意間闖入童話故事的冒失者 : 蔚藍海岸如畫的景色,美術館的驚喜,摩納哥的華麗,皇后們的雍容華貴.....最近,與Sophie談到 Zyl 與這趟旅程,才知道自己不是誤打誤撞。原來,這趟旅程是Zyl 細心規劃的。那些我一直以為是興之所至,隨意停留的藝術景點,其實是Zyl特別為我設計安排的路線......

Zyl熱愛法國,也熱愛台灣。她愛兩國各具特色的文化,與性格迥異的人們。成立信鴿郵卡與書店,正是Zyl希望讓兩國人民分享彼此文化的一種實踐。對Zyl而言,凡是她看到法國文化中優質的元素,總會設法讓台灣也能擁有與分享。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工作的期間,讓我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看見 Zyl熱愛分享的個性。九0年代的北美館,處於積極轉型的階段,當時雖有成立藝術書店及推動藝術商品開發的想法,公部門的經費卻難以支應。我於是詢問信鴿郵卡協助的可能,結果Zyl不僅出力出錢,還自費邀請法國好友,古蹟修復建築師Dominique BESSONE前來台灣設計書店門面與內裝 (如今位於北美館入口右側的禮品部)。對Zyl而言,擁有一個專業藝術書店是一座好美術館不可或缺的,“Ida (我在法文課的名字),妳知道的,因為在法國都是這樣的,”Zyl總是以她特有的法腔中文如是說。

如今想來,分享,似乎就是Zyl 表達愛的方式。而文化正是她的最愛,也是她最愛與人分享的事物。因為我的法文終究沒能再精進,喜歡與Zyl開玩笑的我於是建議,不如人前我都聲稱自己是Jacques (畢安生老師,另一位任教於台大的法文老師)的學生,免得有辱 “師門”。這個笑話讓她甚為開心,一口同意。於是從此,「Ida的法文不是很好,因為其實她是Jacques的學生」,這個說法成為我與Zyl在公眾場合的私密笑話。如今回想起來,Zyl 似乎真的從來沒有“教”過我法文。但幸運的是,她以實踐讓我感受到法國文化的魅力,以及享受說法語時的心情。最重要的是,她教會我分享,與愛。那種無私的分享,那種因分享而更為豐富的大愛.。

謝謝妳,施蘭芳 —我永遠的法文老師。